摘要
随着铝合金铸造行业的发展,中等壁厚铸件质量日趋上升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船舶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,对于薄壁和厚壁铸件应用研究日益迫切,其中厚壁铸件结构中筒体类结构件相对应用较多,目前该类铸件质量表现相对较差,主要缺陷类型为大面积疏松、浇注未成形等。
本研究对象为厚壁筒体铸件,铸造方式选用低压铸造、重力铸造两种方式。在一定程度上,行业内普遍认为低压铸造方式铸件内部组织质量优于重力铸造方式。但铸造工艺的影响因素较多(如产品结构、设备设施、冷铁的设计、冒口的设计等),应综合考虑,从而设计满足产品需要的最佳铸造工艺。低压铸造其充型过程为自下而上充型,宏观凝固顺序主要为自上而下凝固(同时凝固应用相对较少);重力铸造作为传统广泛应用的铸造方式,其充型过程为自上而下充型,宏观凝固顺序主要为自下而上凝固。本文主要探讨低压铸造和重力铸造工艺对于厚壁筒体铸件的适用性。
1、铸造工艺
铸件材质为ZL205A铝合金,铸件重量132 kg。模拟显示该合金液相线650.5 ℃,固相线548.3 ℃。铸件技术要求:铸件质量符合HB 963―2005 Ⅱ类铸件要求;力学性能抗拉强度≥490 MPa,断后伸长率≥3%,布氏硬度HBS≥120;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。铸件结构如图1所示。
1.1 浇注系统设计
采用基于FEM的Procast 2018软件进行理论模拟,设计低压铸造工艺、重力浇注工艺对应的最理想浇注方案,并开展对应工艺的产品试制。
低压浇注工艺采用缝隙式浇注工艺,立缝厚度设计为铸件壁厚的0.8倍,立缝宽度设计为60 mm,立筒直径设计为立缝厚度的3.5倍,考虑铸件壁厚较厚,设想立筒有效补缩距离以约100 mm进行设计,铸件周长约1 110 mm,即需工艺设计6根立筒,升液管直径设计为150 mm,工艺设计图如图2。理论模拟面网格单元尺寸为3 mm×3 mm,面网格数约为272万个,体网格数约为1 264万个。浇注温度设置为680 ℃,浇注速度设置为40 mm/s。
低压浇注工艺模拟结果显示,金属液充型平稳,升液管未见喷溅现象,凝固顺序为自上而下,先凝固铸件部分,后凝固立缝,最后依次为立筒及横浇道(图3),疏松结果显示铸件部分未见明显疏松区域(图4),无孤立凝固相。分析认为,理论上工艺可行。方案工艺出品率约为20%。
重力浇注工艺设计为中注开放式,浇注系统截面比为∑S直浇道∶∑S横浇道∶∑S内浇道=1∶4∶5,每个内浇道流量均匀为设计原则,工艺设计两处环形分横浇道。
为了实现自下而上凝固顺序,铸件下方设置一块随形冷铁,冷铁厚度为对应铸件壁厚的1.2倍,铸件工艺上方设置一处随形冒口,冒口高度为200 mm,工艺图如图5。理论模拟面网格单元尺寸为3 mm×3 mm,面网格数约26万个,体网格数约161万个。此方案浇注温度设计为700 ℃,浇注速度设计为40 mm/s。
重力浇注工艺模拟结果显示,金属液充型平稳,未见明显紊流等异常现象,凝固顺序较为理想,温度场梯度均匀,实现自下而上凝固顺序理念(图6),疏松结果显示铸件部分未见明显疏松区域(图7),无孤立凝固相。分析认为,理论上工艺可行。方案工艺出品率约为55%。
1.2 造型方式
研究采用树脂砂造型方式,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见表2。
2、试验结果及分析
2.1 低压浇注工艺
浇注过程未见明显异常,浇注完毕后,铸型从JM-083低压铸造机移除时,发现铸型升液管上方部分趋于凝固,认为生产实际工艺参数与工艺设想相对一致。
铸件精清后,下箱法兰位置可见明显缩孔、疏松缺陷(图8)。分析认为,该位置产生缺陷的原因为铝液补缩不良。缺陷位置距离升液管较近,是铸件最后凝固的位置(较升液管上方部分凝固时间长),即升液管不能对该位置形成有效补缩。分析发现设施部分升液管直径150 mm(为生产现场最大尺寸的升液管)较立筒直径260 mm小,在有限的结晶增压时间内升液管不能对铸件有效增压、补缩。认为此浇注工艺有待优化。
2.2 重力浇注工艺
充型时间较理论模拟值延长5 s,手工浇包浇注速度可能与工艺参数有一定出入。铸件外观质量表现良好(图9a),表面精清后荧光检测未见异常(图9b),X光检查内部质量满足铸件技术要求,其中冒口根部铸件组织疏松2级(图9c)。
3、结论
(1)该厚壁筒体铸件采用重力铸造工艺可以满足铸件技术要求。工艺设计浇注系统面积比∑S直浇道∶∑S横浇道∶∑S内浇道=1:4:5,采用中注的浇注方式,铸件顶冒口采用保温冒口设计,铸件底部设计厚度为铸件壁厚1.2倍的随形冷铁。工艺出品率为55%。
(2)而采用低压铸造工艺浇注后铸件存在缩孔、疏松等缺陷,不能满足产品技术要求。主要原因为升液管直径设计不足,升液管直径以不低于260 mm为宜。工艺出品率仅为20%,综合考虑,此工艺设计不适合此产品的试制。
作者:
丁志杰 卫永莉 祝立龙
山西瑞格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
本文来自:铸造杂志